2021年1月11日

读《中国经济2021》

作者 ShangJian

读这本书的背景

了解未来一年甚至更久的国内多行业经济走向。每年读书单里,不用思考做调整的仅此一个系列。


阅读感想

1. 房价篇太经典了,如果没时间通读,建议至少读一下这章。

2. 数字化经济一谈好多年,如今才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,把相对传统的行业做好数字化转型,以此为标准寻找到的机会越来越少,且行且珍惜。

3. 为应对疫情,全世界都在印钱贴补经济,如果真的是这个趋势,那手上的钱要不值钱了,股市和楼市估计要飞了。

4. 这一期的文章感觉批判的内容用词略过了一点,例如冰封亿年的病毒解封了来报复人类,再如过度的灯光秀加剧了光污染和温室效应,最终还是会让人得到报应。可以理解作者的痛心疾首,对事实的无奈也许只能转化为声嘶力竭的呐喊。

5. 这系列书总有一些惊喜给到我,比如之前提到过黑镜很好看,比如这次提到的iPS细胞治疗,重塑视网膜、重塑皮肤系统、糖尿病治疗等等,长见识的同时也对科学发展多存了一份敬畏之心。

6. 反消费主义、极简主义、反“智商税”、断舍离等观念扩散,人们开始追求精简高质的生活。这段听上去有点道理。

7. “未来,唯有文化艺术体验与创作等精神层面是AI无法替代的”,时下主流意见几乎都是这么认为,首先多远的“未来”不清楚,但是这种预期可能是一厢情愿。


阅读摘录

1. 2020年2月9日,南极气温首次超过20℃;6月22日,北极圈内更出现38℃的高温。因为地球“发烧”,亚马孙和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数月连绵不绝;也因全球变暖,北极海冰40年内减少了50%,伴随两极冻土融化,或释放出被冰封了数万甚至数十万年的微生物和病毒。早在2019年11月5日,就有1.1万多名科学家联合警告世界正面临气候危机,若不做出深刻且持续的改变,世界将面临“数不清的人类苦难”。

2. 颠覆性的技术革新还未出现。比如能源替代上,电动车不仅在源头上逃不开煤炭,还产生了新的废电池处理的问题。何况还有过不去的成本关,研究显示,在5年内行驶75000英里的情况下,电动车的年成本要比汽油动力的同类车高出600美元。

3. 市场经济300年的高速发展早已从正面走向反面,埋下了产能过剩、金融过度、市场过快、地球过热四大“地雷”。

4. 正因为此次大疫情“冰冻”全球经济,让地球看上去在“自愈”。按照英国气候政策网站Carbon Brief(碳简报)预测,新冠疫情能够减少约1600Mt(百万吨)二氧化碳的排放量,这大约是2019年全球排放量的4%。迄今为止,上一次如此规模的碳排放骤降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——1944~1945年,全球的碳排放量下降了845Mt。

5. 中国按下暂停键后,率先受到冲击的是全球供应链的某些供给环节;而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酵,海外供应链的梗阻也将会进一步影响中国。根据欧洲委员会的推算,中国制造业生产每减少100亿美元,世界其他各国的生产及销售就会被拉低67亿美元。

6. 说到底,互联网的功能就是连接,因为连接创造与再造价值,从连接人到连接物,为商业世界的发展注入惊人活力。百度基于搜索引擎实现了人与信息之间的连接,腾讯基于QQ、微信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,阿里巴巴基于电子商务重构了买家与商家之间的连接。更为重要的是,基于连接,百度通过改变信息传播的形式与方式创造和颠覆了广告业,腾讯在人与人连接的基础之上最大化了社交的商业价值,阿里巴巴则在买家与商家的重构中使得商品的流转成本更低、更便捷。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,而在于能连接多少资源、调动多少资源。

7. 数据显示,2008~2018年,世界贸易总额占全球GDP的比重从51.86%的历史顶峰持续下降至45.8%,全球贸易量增速从15%下跌至3%。2019年,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0.1%,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下跌。

8.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(IATA)数据显示,2019年年末,每天有24000架飞机处于飞行状态,而2020年疫情期间,全球有超过2/3的客机停飞,与2019年同期相比,全球航空运输量下降63%。

9. 全球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主权不断向外让渡的过程,从贸易全球化到金融全球化、要素全球化,再到生活全球化,全球化程度越高,国家主权越弱。可见,经济全球化与国家机器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。理想的全球化是没有国界的全球化,是个人、家庭、企业及社会组织之间网罗密布的信息、商品、资本、科技及情感的交流。

10. 据2015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,在全球100多万家跨国企业中,起码有30%~40%属于空壳公司,完全是用于避税目的;另有分析显示,全球企业一年共有6160亿美元会转移至百慕大、英属维尔京群岛、开曼群岛等“避税天堂”。

11. 有研究显示,如果将跨国企业与行使国家权力的政府都视为经济体,那么前100大经济体中有70个是跨国企业,只有30个是国家。大型跨国企业中排名第一的是沃尔玛,其2017年营收比西班牙、俄罗斯和韩国等国的政府收入还要多。

12. 工业革命的到来让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超人口的增长速度,证伪了“马尔萨斯陷阱”。但没料到,如今“马尔萨斯陷阱”的阴影再一次来袭。2020年7月,联合国发布的《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》报告显示:因粮食短缺,2019年近6.9亿人遭受饥饿,同比增加1000万人,与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万人;且由于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,可能进一步导致2020年全球长期饥饿人口新增超过1.3亿人。

13. 据统计,全世界每年至少发生50万例农药中毒事件,死亡11.5万人,85%以上的癌症、80余种疾病与农药残留有关。美国康奈尔大学生态学家戴维·皮门特尔教授也明确指出:农药、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全球耕地的土地流失率比土地补充率高10~40倍。

14.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,只要一个新经济时代来临,人类的经济生产与生活方式必将发生深刻变革,生物经济时代的来临也同样如此。如果说,人类社会的前三次经济浪潮侧重于对外部世界的改变,农业经济解决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,工业经济以机械和电气替代人类的体力,信息经济正在替代人类的部分脑力,那么,生物经济则侧重于对生命自身的认识和改变,涵盖生物质相关的众多领域,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也将远远超过前三次经济浪潮。

15. 中国不仅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,有41个大类、207个中类、666个小类的完整工业体系,而且有良好且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。世界银行数据显示,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,较上年提升15位。中国还拥有高性价比的劳动力,中国劳动年龄人口(15~64岁)规模从1978年的5.537亿升至2019年的8.964亿人,其中受高等教育群体的规模已经超过1亿人。

16. 2018年,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的调研显示:32%的关键材料领域仍为空白,52%依赖进口;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%的高端专用芯片、70%以上的智能终端处理器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;高端数控机床、高档装备仪器、运载火箭、大飞机、航空发动机、汽车等关键件精加工生产线上,逾95%的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。

17. 中国中小企业具有“五六七八九”的典型特征——贡献了50%以上的税收、60%以上的GDP、70%以上的技术创新、80%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,占比90%以上。

18. 2005~2013年的9年间,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,最穷的人财富丢掉了57%,次贫的人财富减少了28%;相反,最富的人财富猛增了64%,次富的人财富也增加了19%。

19. 有房者,自然会随着资产价格上升,自动分享社会财富,房产越多者,分得的财富越多;无房者,所有货币积累都随房价上升而缩水,购房终将与普通老百姓无关。

20. 一二线城市原本就因地缘等优势聚集了大量资源,土地稀缺性与需求持续性支撑房价继续上涨;再加之疫情充分暴露出城市底色,过硬的医疗条件及防控与治理能力,成为当下资金风向标,吸引着全国富人的资产狂奔而来。优质的三甲医院资源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大城市,尤以北上广为最。

21. 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·帕特南在《我们的孩子》一书中指出,家长在为好学区竞价时,竞争的其实是学区里受过高等教育、高收入的家长,而非高质量的学校和老师。美国密歇根建筑商也曾统计,如果房屋均价超过100万美元,周围学校的普遍评级是A+;而当房价低于25万美元时,周边大多数学校都处在C+级。而在中国,教育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助推,将承载着教育与房地产双重属性的学区房推上了时代的风口浪尖。

22. 具体来看,美国的房源供给渠道主要有三:一是私人与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的市场化租房,占比约为81%;二是保障性的联邦政府资助住房,占比约为12%;三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享受税收优惠的租赁住房,占比约为7%。

23. 过去,在“发展是硬道理”的真理标准下,中国用短短30余年走完了西方300多年的发展历程,也因高能耗、高污染的粗放发展集聚与爆发了西方百年来所有的环境问题,极端天气、雾霾等频繁光顾,工业化、城市化让经济陷入“越发展、越污染”的恶性循环。

24. 第一性原则其实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术语:“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,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。”

25. 不管是现实中全球储蓄率上升——2020年第一季度欧元区家庭储蓄率上升至16.9%(为1999年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),美国个人储蓄率从2020年年初的7.9%升至4月的33%,还是进入商品大过剩时代,反消费主义、极简主义、反“智商税”、断舍离等观念扩散,人们对精简高质生活的追求,都将不再支撑直播带货的物质消费泡沫。

26. 科学研究发现,心智是人类的信息接收器,它的容量是有限的,大量的信息被心智直接屏蔽了。信息要进入人类的心智,必定要经过残酷的竞争。信息爆炸时代,最终决定信息能否进入顾客心智的,就是品牌基因。

27. 未来学家丹尼尔·平克认为,未来的人有6种技能很重要:设计感、讲故事的能力、整合事物的能力、共情能力、玩的能力、找到人生意义感。